close

  村上的這本《關於跑步,我說的其實是…》,我是五月下旬某天下午,在台大誠品地下一樓一口氣看完的,做了點書摘(如文末)放上臉書,有人喜歡又拿去分享時,真是意外的驚喜,只見過一次面的朋友,因為喜歡同類型的話題而交流,能帶給別人點什麼,心裡踏實許多。


  如果要說自己持續在做些什麼,不可避免的要談到工作了。幾個月沒有上班,從一開始的放鬆,到焦慮與茫然,認為自己想做什麼,然後又自我推翻,漸漸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;尋找合適的工作像海底撈針、似等待有緣的戀人,雖然知道他一定存在,可是不曉得如何找到彼此。


  這段期間體會到,人類確實是需要群居的動物,前頭提到「心裡踏實許多」,就是與人有交流,對人有貢獻時,那溫暖是推進自己的動力之一。《最糟也最棒的書店》作者松浦彌太郎年輕時在學校唸不下書,休學後去工地打工脫離了學校生活,本來就喜歡看書的他因為不想輸給同齡的人,便大量閱讀,那個年代好像什麼都是美國好、美國先進,決定存了錢去美國,到紐約時語言不通,但也就生存了下來,八個月後因為牙齒痛只好返日,帶回許多穿梭於二手書店間蒐集的藝術、設計二手書。


  這些二手書深受藝文界人士喜愛,松浦靠著這筆收入打平生活開銷,陸續又去了幾次紐約,對於自己找書的能力建立起信心,雖然賺的錢因為支付旅費存不下太多,但日子就這麼過下去,賣書過程中他遇到許多藝文界的前輩,松浦能夠幫他們找到想要的二手書,前輩也給予照顧與關愛,他漸漸與社會建立起連結,開了書店努力工作,只要心中想到有那麼多人曾經幫助他、看著他,就會繼續努力下去,不能辜負他人的期待。


  這樣的想法,我之前是無法體會的,以前總是想「為什麼要為了別人而工作?我要做自己喜歡的事。」只思索了字面上的意思,但是對於工作、對於人生,參與其中的畢竟不只自己一人,還有許多問題可以思考,倔強之氣少一點,視野跟角度也寬一點,想著別人給的溫暖,自己也要更努力呀。


  除了常令人想不透的人生一類問題,生活中持續嘗試做些事,譬如聽講、看展這種讓自己多去外界走動的行程;以下要講的這件事,在下筆前突然想到,與找工作也脫不了關係哩。六月底要與一群喜歡拍照的人(不用「攝影同好」,是因為大家真的不像「攝影同好」)辦攝影展,會去參加這個拍照計畫,是因為去看了個「放空」攝影展,會場裡有主辦單位放置的新活動DM-號召大家一起去艋舺拍照然後一起辦聯展;起先因為時間卡到前同事結婚的日子,已經答應要去人家的婚禮,所以沒有報名拍照活動。


  妙的是轉念一想,就在看攝影展的前幾天,去探望另一個懷孕的前同事,前同事聊到老公前幾天難得跟她嘔氣,因為她想參加好友的婚裡(她是那對新人的媒人),但婚禮日期離預產期很近,老公不放心她出門,她一直覺得沒關係,老公氣她不夠注意自己與寶寶的安危。前同事後來選擇不去觀禮,雖然自己促成的姻緣很想親眼見證,但她選擇安老公的心,反正現在的婚禮影像、照片紀錄都有,補看也OK啊!


  想到這件事,我就決定不去參加婚禮、趕緊報名拍照活動了,要是沒先去探望前同事,沒有這個例子的啟發,我也無法下定決心加入心裡真的很想參加的拍照活動。回到前頭,去看「放空」攝影展,是從PPaper網站連結到的,而為什麼要上PPaper,則是情人推薦我瞧瞧那兒有沒有職缺。


  寫了一堆,好像又偏離了「持續做一件事」的主題,比較明確的是,在捷運站盡量走樓梯,人多的時候不要去擠手扶梯,趁機多運動!每次爬完樓梯的感覺都很好,覺得照顧到身體健康,為了自己持續著。


  這一個月也想過「每天寫一點文字,不管長短」、「每週運動三次、每次三十分鐘」、「挑戰每天看完一本書」,但都進行不久,不過一直沒有忘記要做點開心的事、盡可能抱持愉快的心情,然後,生活中的小事也就連貫起來促成一些轉機,所以我想,就繼續以好心情「持續練習持續做一件事」吧!

 


《關於跑步,我說的其實是…》有感摘錄

 

-在還有很多可寫的時候停下,留待明天寫,這是長期寫作的節奏,隔天動筆時因為有東西寫,感覺會比較好。

-意志堅強或者薄弱,與完成甚麼事沒有太多關係,主要還是個性適不適合、喜不喜歡做這件事(ex:長跑)。

-繼續(跑步,或者做某件事)的理由很少、停止的理由很多,只好把那很少的繼續做的理由,珍惜的磨亮-勤快周到地。

-刺激→持續→刺激→持續,培養專注力。

-「要相信自己多少?要懷疑自己多少?」

-有些人把想到的事情寫成文章,而村上的做法是「一面寫文章一面思考事情」。

-專注的同時,也要留意以較大的幅度思考事情,盡量看更遠的風景。

-「謝謝超過我、及被我超過的人。」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read1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8) 人氣()